基本参数

1.桥梁名称:清水河大桥(又称“清水河特大桥”) 2.地理位置: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与黔南州瓮安县交界处 3.桥梁类型:悬索桥 4.主跨长度:1,130米(建成时为世界最大单跨板桁结合加劲梁悬索桥) 5.桥面高度:距清水河谷底约406米(世界第五高桥) 6.桥面宽度:27.9米,双向四车道 7.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8.荷载等级:公路-I级 9.通车时间:2015年12月31日

建设意义

一·经济意义: 作为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的关键节点,缩短贵阳至黔南州的通行时间(原3 小时缩短至1小时),促进黔中经济区一体化。 1.扶贫作用: 推动沿线农产品运输和旅游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如瓮安磷矿资源外运)。 2.技术标杆: 中国山区大跨度悬索桥建设的里程碑,为后续类似项目(如北盘江大桥 提供经验。 二.地图位置 1.坐标: 北纬27.2°,东经107.4°(可通过Google Earth或百度地图搜索“清水河大 桥”定位)。 2.连接路线: 贵阳—瓮安高速公路(S35)的重要枢纽,北接遵义,南连黔南州。

清水河大桥具体位置查看

技术特点

清水河大桥(贵州)作为中国山区特大悬索桥的代表性工程,其建设技术特点体现了多项创新与突破,尤其在复杂地质、 大跨度、高桥位等挑战下采用了先进解决方案。 (一)桥梁结构设计创新 1.板桁结合加劲梁技术 技术内容:主梁采用“钢桁架+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组合结构(板桁结合),较传统箱梁减轻重量约20%,同时提高抗弯刚度, 适应大跨(1130米)和强风环境。 优势:减少钢材用量约1.2万吨,降低造价,桥面局部应力分布更均匀,疲劳寿命提升30%。 2.高塔轻型化设计 主塔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式框架塔,塔高230米,但通过优化截面形状(空心箱型截面)和配筋率,减轻自重15%。 抗震设计:塔底设置耗能支座,可抵御8度地震烈度。 (二)施工关键技术 1.无人机牵引先导索技术 应用背景:峡谷跨度大(谷宽1100米)、高差大(406米),传统直升机牵引风险高。 技术方案:采用大载荷无人机(载重80kg)牵引直径2mm的先导索过峡谷,再逐步置换为承重索,施工时间缩短50%。 (三)喀斯特地貌锚碇施工 地质挑战:桥址区岩溶发育,锚碇基坑深度达54米,存在地下暗河。 解决方案: 1. 采用“帷幕注浆+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坑周边岩体; 2.锚碇基础嵌入完整灰岩层,抗滑移系数达2.5(规范要求≥1.5)。 (四)高精度吊装控制 加劲梁吊装共121个梁段,最大吊重240吨,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精度±3mm)实时监控吊装姿态。 抗风措施 施工期峡谷瞬时风速达12级,通过风洞试验优化梁段临时连接方式,减少风致振动。 1.高强钢丝应用 主缆材料:采用直径5.25mm的1960MPa级镀锌钢丝(当时国内最高强度),主缆拉力达6万吨,防腐寿命≥50年。 2.桥面防凝冻系统 技术内容:桥面埋设碳纤维发热线和传感器,自动监测结冰并启动融雪(-5℃环境下1小时可融化3cm积雪)。 能耗:系统功率2000kW,但仅需在极端天气启动,年均运行成本约50万元。 (五)智能化运维技术 健康监测系统安装300余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应力、位移、振动等数据,通过AI算法预测病害(如主缆锈蚀预警准确率95%)。

社会影响

清水河大桥的建设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涵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认同、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具体分析: 贵阳至瓮安车程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沿线30万居民直接受益。据黔南州交通局调查,2020年沿线乡镇居民年均出行次数较2015年增长3倍。精准扶贫推动       农产品外销:     开阳县富硒茶、瓮安猕猴桃等特产通过大桥物流网络外销,2023年沿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2亿元(2015年仅1.8亿元)。       就业机会;     大桥建设期提供5000余个临时岗位,运营后带动旅游、物流等产业新增就业1.2万人。

对 当 地 经 济 的 影 响

一、"桥旅融合"新模式 网红打卡地:大桥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公路桥梁",2023年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数量增长5倍 (如瓮安草塘千年古邑景区游客量年均增长25%)。出处:贵州省文旅厅《2023年桥旅融合发展报告》 (2)极限运动IP 国际赛事举办:2019年世界低空跳伞大赛在清水河大桥举办,全球50名运动员参赛,直播观看量超2亿次。 二、 社会观念与文化影响 (1)基建信心提升 "贵州桥梁"品牌:大桥与北盘江大桥等共同塑造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形象,2023年民调显示,92%贵州居民对 本土基建能力感到自豪(2014年仅65%)。 (2)少数民族地区联通 文化交融加速:大桥连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贵阳,促进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如苗绣)进入省会市场, 相关产业年产值增长至8亿元(2015年0.6亿元)。出处: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地区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2020年) 三、对当地GDP的影响 清水河大桥的建成对当地GDP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附具体数据和出处: (1) 直接经济贡献 交通物流成本下降:贵阳至瓮安运输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物流成本降低约30%,直接促进沿线矿产 (瓮安磷矿)、农产品(开阳富硒茶)的外销。据黔南州统计局数据,2016年(大桥通车次年)瓮安 县GDP增速达14.2%,高于全省平均2.5个百分点。出处:《黔南州统计年鉴2016》(黔南州统计局官网) 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贵瓮高速年通行费收入从2016年的1.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2亿元,年均增速15%。 出处:贵州省高速公路集团年报(2016-2020) (2)产业带动效应 旅游业增长:大桥所在的“贵州桥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量年均增长20%,2023年瓮安县旅游收入突破50亿元 (2015年仅为12亿元)。出处:贵州省文旅厅《2023年旅游业发展报告》 工业投资增加:瓮安县依托交通优势,2016-2020年引进磷化工企业17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 出处:《瓮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2016-2020) (3) 长期结构性影响 区域经济协同:贵阳-黔南州-遵义“1小时经济圈”形成,三地GDP总量占全省比重从2015年的42%提升 至2023年的48%。出处:贵州省发改委《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2023年修订)》 四、扶贫成效: 开阳县、瓮安县贫困发生率分别从2015年的12.3%、15.6%降至2020年的0%,大桥沿线乡镇特色农业 (如猕猴桃种植)产值增长5倍。出处:贵州省扶贫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汇编》(2021年)

清水河大桥介绍官网       ©202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