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抵母河大桥

抵母河大桥的建设是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也是完善国家及地方高速公路网以促进贵州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需要,同时也对地区国土资源、西电东送工程以及旅游和扶贫开发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桥全景

云端飞虹

双击画面全屏体验

538m
主跨长度
380m
桥面高度
2016
建成年份

技术创新

锚固系统

智能锚固系统

128米深隧道锚碇,承载力达2.5万吨,岩体扰动率。 抵母河特大桥主桥采用538m单跨钢桁梁悬索桥。 主梁采用钢桁加劲梁,宽27m,由钢桁架和钢桥面系等组成。钢桁梁共计77个节段,钢桥面板共156片。加劲梁由主桁、横梁和上、下平面纵向连接系等组成,通过吊索与主缆相连,锚固于主桁上弦节点锚箱上。桥面板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由桥面板、U型加劲肋、球扁钢纵肋、横梁和纵梁组成,桥面设置1.2%对称纵坡,2%双向横坡。 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常用索股为89*2=198根,BS为2*2*2=8根。主缆计算跨度为:136+538+136m,垂跨比为1/10。两根主缆的中心间距为27m,主缆钢丝选用极限抗拉强度为1670MPa的高强度镀锌钢丝。索夹采用销接式,选用上、下两半对合的形式,吊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为1670MPa的低松弛镀锌平行钢丝束,主索鞍采用全铸型结构形式,散索鞍采用铸焊结合的结构形式,鞍罩为钢结构焊件。

抗风设计

复合抗风结构

可抵御12级强风,配备气动翼板减震系统 两岸索塔均采用由塔柱、横梁组成的门式框架结构,塔柱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毕节岸索塔塔高147m,由两个塔柱,三道横梁组成;都格岸索塔塔高为63.35m,由由两个塔柱,一道横梁组成。索塔均采用矩形整体式承台+群桩基础,毕节岸承台平面尺寸为11.5m×17m×5m,每个承台下设6根Φ2.8m的挖孔灌注桩,都格岸承台平面尺寸为11.5m×16.6m×5m,每个承台下设6根Φ2.6m的挖孔灌注桩。承台之间采用地系梁连接成整体。

生态保护

桥梁背景

建设进程

2012年12月19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块面网牵拉到位,抵母河大桥两岸临时猫道顺利合龙,标志着中交二公局贵州毕都高速T9标项目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后,临时猫道架设工作顺利完成。该临时猫道采用6根Ф54钢芯镀锌钢丝绳,单根绳长约507米,由一套单线式往复系统牵引架设。待临时猫道扶手绳和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完成正式投入使用后,施工人员可通过猫道在两岸工区通行,部分材料和设备可方便、快捷地进行传递。该临时猫道的架设为加快大桥建设步伐奠定了一定基础。 2025年3月,抵母河特大桥全桥钢桁架高强螺栓更换项目通过交工验收。

施工现场

建设意义

贵州抵母河大桥以“最小干预、最大保护”为生态准则,创新构建全周期环保体系。桥梁建设中,智能水循环系统通过三级沉淀池与生物膜技术实现施工废水100%回用,日均节水50吨;立体生态廊道分层设计树冠通道(20米)、林间走廊(8-15米)及地表生态桥,助力猕猴等野生动物迁徙频率提升40%。项目独创多孔玄武岩降噪面层与曲线声屏障,将桥面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下,较传统工艺减少30%声波反射。针对喀斯特地貌,采用无人机植播技术精准修复,表土回用率达95%,植被恢复面积超12万平方米。监测数据显示,施工区域原生植被保存率98%,水质保持Ⅱ类标准,真正实现“天堑变通途,青山依旧绿”的生态奇迹。